沉 舟 绿 树——图腾醉作者自述(第七、八节)

第7节  旧家具试图改变命运

(一)

早在1955年番客堂哥就回泰国去了。来时由祖父带着,回去却是由祖母伴着。也就是说,祖母跟随堂哥去泰国了。

母亲要跟祖母去。跟不成,说:娘,跟你儿子说一说让他把我接去。

祖母骂道:“臭婆娘,去做啥?”

在祖母看来,女人只要有口饭吃不至于饿肚子有屋子住不至于风吹雨打有儿子防老不至于老穷无依就应该满足了。

“娘,你已经嫁出过一个媳妇,还想再嫁出一个去么?”母亲说。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也可能由于顾及到小孩,母亲终于没下决心让周家再嫁出去一个儿媳妇。

恰好来了个大跃进,公安局变得特别有人情味,侨眷只要提供海外邀请凾就批准出境。既然中国正在进入共产主义天堂,只担心外国人往中国移民,不担心中国人往外国跑。这就使我母亲赴泰投夫的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两道关,第一道是丈夫的邀请,第二道是公安局。现在公安已经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能否让丈夫给她来一封信邀请她去。

母亲掂量了一下,估计那个走的时候只对着老屋的顶棚轮了一眼的男人是不会来信邀请她去的。知道他早已娶了个泰国女人。

大多数有“旧家具”搁置在老家的番客都是如此态度。曾有一个特别倔强的女人南下寻夫,千辛万苦寻到丈夫店前,番客却不相认。那女人抄起一根扁担就打进去。这个故事结局怎么发展,坊间没有讲完。但已表明在这个问题上的棘手了。要说服番客丈夫来信邀请,比说服哈雷彗星给地球送一吨矿石还难。

母亲就想办法,请一个小学女教师替她伪造番客丈夫的来信。那女老师十分同情“旧家具”的处境,当即答应并用心地写得声情并茂。“阔别爱妻多年不胜思念,盼即前来团聚”等语,连公安看了都感动。

但母亲知道,凭自己这么个土老冒妇女,即使寻到番客丈夫门前,也还是没用的。他不认,你能也一扁担打进去么?为了加重份量,她决定把孩子带上:“早死”能把孩子也拒之门外么?但把三个都带上做不到。大儿子早已不听她的。带两个也不行,万一真不认,她自己也负担不了。考虑的结果,决定只带走小儿子。

但即使如此也还是心里虚虚的。最后想出了一个更加稳妥的办法:把老太爷也裹挟着一起走!就说:“爹,公社化了,现在土地都是公社的;公社正在挖坟墓,向死人要地;你得想好,以后埋哪儿去?不如还去泰国吧!我跟你去,去寻那个早死!”

这话点到了老太爷的空心处。是呀,老无所埋可不行。三十六计走为上,就准备等下一次回批时跟儿子说这个事。但他只打算自己走,不愿意带上儿媳妇。“在家千日好,出外朝朝难。你还是待在家里好!”他说。

母亲再次找那位代写信的女老师,让她把老爷子的名字添到邀请凾中。又找到老爷子一张旧相片,她自己带小儿子到里湖镇去照了相,就到公安局去填申请表格。不会写字,请一个也是到公安局办手续的陌生人代劳。

很快拿到护照。两本,一本老太爷的,一本是她附小儿子的。当两本鲜亮的护照摆到老太爷面前时,祖父又惊又喜,说“这么快就办出来了?你两个真的要跟我走?”

祖父、母亲、弟弟三人出了境,先在澳门住下来等待泰国的入境签证。因大陆与泰国尚无外交关系,路得分两段走。

(二)

在澳门住了三年之后,1962年,母亲、弟弟和祖父终于进入泰国。由于有老太爷傍着,还算一路顺利。到了泰国,老太爷去住在伯父家,我母亲弟弟自然就要“回自己的家”。

丈夫的家,父亲的家,不是自己的家么?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所有“旧家具”下南洋投夫的结果都不那么简单。睽违多年,连模样都认不出了。丈夫的家已经换了“新家具”,也就是说,讨了小老婆。“旧家具”往哪儿摆?双方的定位很不相同。“旧家具”认为,我被你丢在老家守干寡这么多年,当牛做马累死累活侍候你的父母养育你的儿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欠我太多。番客则认为,那些是你份内应该做的。我们生意人讲变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说我欠你,有欠条吗?“旧家具”认为,我们中国人有妻妾尊卑之分,我是妻她是妾,这个你要分清楚。番客则认为,我们番地,老婆只有1号2号3号,没有妻妾名份。2比1大,3比2大,数字懂不懂?

“1号”在老家农村雨淋日晒终年辛劳,容颜磨耗严重。且被中国文化泡制得呆头呆脑,相对于2号3号有明显的劣势,软实力无法与争。初来乍到,语言隔阂。如果不能知己知彼,而是以伦理斗争为纲,1号必败无疑。

1946年父亲去泰国不久就由我伯父主婚,给他娶了个2号。相亲的时候是由2号的妹妹出场的。娶过来却是姐姐,被调包了,颜值大减。父亲吃了亏,心里憋屈,却也不敢造反。那时他还在伯父篱下当雇员。便在另一个小城悄悄给自己养了个3号。事有不密,被伯父最后通牒叫停,否则便炒他鱿鱼。父亲只好将3号停掉,守着2号过日子。后来伯父给了本钱,让他自己开店。父亲经常将2号打得哭爹叫娘。

很奇怪,我母亲到达泰国投夫以后,父亲反而不打2号了,放下棍棒,立地成爱了。这中间的原因,显然在于1号的方向路线错误,软实力又太差。

家庭气氛窒息稠重,冷暴力短兵相接。生意人的家庭,家主有君王之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家门之内莫非爹财。你吃党的饭,不能砸党的锅。你吃爹的饭,就欠爹的债。加以如果有1号2号3号,就有后宫斗争。矛盾之错综复杂,不亚于庙堂。成员之惶诚惶恐,不减于太监。我弟弟以其乡朴之身、中下之智,忍受不了这个环境,三五下里夹攻,就患病了。倒地下打滚,拔自己头发,口喊已经去世的祖母、二伯父,要他们来救自己。

祖父说一定是2号使贡头(巫盅)了。到处打听解巫之法。

(三)

冷暴力升级为热暴力。母亲只会以文盲农妇的方式应对命运加给她的压迫。先前是打孩子出气。到泰国以后是趁番客外出时联合小儿子将2号打了。2号报警,1号和小儿子被关入警局。伯父出面去将犯罪嫌疑人保出来。终于,我的番客父亲将1号和我的弟弟扫地出门。赶了出去。

此事,祖父出来打抱不平,骂道:“你小子自己的妻儿不养,去养别人?”在老人家看来,2号不算自己家的人。但他这个太上皇一点权力也没有,人老言轻,说了也白说。三年以后,祖父就老有所埋,去世了。

在伯父的调停下,父亲出资给我母和我弟租了一间小屋,支付一点生活费。弟弟开始肩挑小卖谋生。若干年之后,弟弟去给父亲跪下,叩头求恕,由父亲出资给他“解决个人问题”,讨了媳妇。

弟弟讨了媳妇之后没有计划生育。靠着开一辆卡车沿公路卖日用杂品,此外有一间门可罗雀的店面,养活老婆、五个孩子和老母亲。担子压弯了腰,以至曾在开饭时不由自主地表露已过极限的耐心,跟母亲说:“你看,哥哥一点都不养你!就吃我的饭!”说得母亲食欲全无。

 

第8节  阿婶借古讽今

(一)

我当年之所以选择那步臭棋,不赴泰而留在国内,除了提到过的几点原因之外,恐怕还因为我肚子里对家庭矛盾有所预估,不愿意置身其中。这是属于潜意识层面的东西,自己脑子都不很知道的。潜意识是灵魂的禅悟,主宰着人生的方向。当人面临两种选择的时候,决定权并不完全属于你的脑子,同时也属于你的潜意识,你的灵魂。两方面的意见协商着办,但主要是听潜意识的,听灵魂的。

灵魂有着前生的积累。灵魂也在红楼梦贾雨村的赋气论之中。赋清明灵秀之气而生,还是赋浑浊乖邪之气而生,或是兼而赋之,决定了灵魂的格局。灵魂、脑子与环境之间能否协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如果灵魂属于务虚的一类,脑子同时又有学堂智力,恰好生在以知识为纲的社会(例如日本,打“考试战争”),可能会有一个好前途,甚至取得学术成就。如果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则不妙。如果灵魂属于务实的一类,动物性欲望强烈,市井智力又上乘,像贾琏那样“世路上去得”,则无论在哪种社会都混得好。

我的灵魂属于务虚的,脱离世俗的那种。不耐俗务,不着迷于人间烟火。有点类似于宁愿到城外与道士炼丹的贾敬。这个特点使我有逃离家庭的倾向。同时我的灵魂也属于比较自私的,孤僻的,缺乏人情的那种。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这就导致了本来应该由我来承担的苦难,全推给弟弟、母亲去承担。我真是罪孽深重。

(二)

与我母亲弟弟同时出境的还有我的一个朋友、同学,叫做周雍成。以及雍成的母亲和弟弟。

雍成家是柑园寨人。他父亲与我的父亲也是朋友,年青时同在溪南墟上开店,两家店隔街对门。两人差不多同一时间娶妻,也差不多同一时间生子:雍成和我。第二个孩子也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生:雍成的妹妹雍兰和我的弟弟华杰。当第三个孩子都来而未出生的时候,两个父亲居然同时出国去了!都是去泰国喃邦,而且都是去投奔哥哥!

许多年前,当雍成和我都差不多一岁大的时候,有一天两家同时把孩子抱到店里,放柜台上。都穿开裆裤。有一个人有所发现,喊了起来:“哟,两门大炮对瞄嘛!要比一比是不是?”非赶集日,人们闲着,陆续过来看。都笑了。雍成小眼小额,黄髪稀疏,黑丑无样,还流着鼻涕。我则头圆鼻直,浓髪大眼,白净可爱。闲人对着雍成撇嘴做鬼脸,跑过来对我又抱又逗,说“会生不会生就是不一样!”有一个人问两家:“愿不愿将孩子换一换呀?”气得遥龙叔回家把孩子往老婆怀里扔,骂她不会生。说了今天墟上的事。婶回说:“我不会生你会生?换?才不换呢!男人又不是去当戏子,要好看做什么?我们猪生猪惜狗生狗惜,金不换!”

我和雍成上同一所小学,同一所初中。高中才分开,他上的是流沙镇的县二中,我上的是洪阳镇的县一中。到了高二年级,他选择了去泰国帮他父亲经商,我选择了留下来。

许多年之后,1979年,我去泰国探亲。玉香婶给我讲起当年溪南墟上人们对两个孩子的褒贬,会不会生,要不要换一换等语。我听了惭愧无地,知道阿婶是在借古讽今:看吧,谁会生谁不会生,比出来了不是?此时雍成已经开着店,当了老板。而我从贫穷封闭的大陆出来,穷而愚呆。

玉香婶虽然也是旧家具,但有大儿子雍成护驾,去泰国寻夫的结果比我的母亲好得多。

甚至,小儿子雍功也在玉香婶炫耀的筹码中。雍功矮小驼背,突眼泡小眸子短下巴,说话敖敖不清,分明在残障人士边上。却也商业有成娶妻生子,衣袋角随便搜搜拿出来的钞票也比我在大陆当工程师一年的薪水63.5*12=762块人民币还多!

想起一个厨工。他给朱元璋泡了一杯好茶。朱皇帝喝得高兴,赏给他一个功名顶戴。一位学子感叹道:

十年寒窗苦,何如一盏茶!

恰好给朱元璋听到,对曰:

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贴了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9 + 7 =